清靜經全書總論

老子的慈懷遠大,關念著世界眾生,作道德振聾啟瞶。 作感應講明因果,作清靜指點玄機。真是因人設教,無微不至。 這番濟世的苦衷,真是以泰山之高,蒼海之深,都不能比喻盡的。 按歷代以來,每次倒裝降世的神妙,人莫能測, 故孔子曾有「猶龍之嘆」。 清靜的真意也就是佛家所說的「無餘涅槃」, 儒家所說的「達於至善之地」。 老子願人人皈依清靜,不再受污濁的沾染。 所以首先就倡導本來清靜之說。 始從大道無形、無形、無名,直至降本流末生出萬物來。 惟恐迷人失根忘本,故此又說到「清者濁之源,動者靜之基, 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」。 這就是讓人知本的意思。因為明本方能返本,知根始可歸根。 又說到人神人心,本來也是好清靜的,不過受了一切物慾的引誘, 纔惹得不安靜了。欲使皈依還須從根本治療,纔能得到效果, 所以必須澄心遣慾纔能行呢。然而怎樣纔能作到澄心遣慾的功夫呢? 須把身、心、物都看空了方可。但是老子又恐學道的人, 趨入於頑空之境,所以又說「真常應物,真常得性」的道理。 又恐獨善己身不能兼善天下。 故老子又說:「雖名得道,實無所得,為化眾生,名為得道」。 由此看來必須推己及人,方能達於至善。 又說:「能悟之者,可傳聖道」。這正是給後人開門引線呢。 今三期末劫,道應普渡的時候,明師奉命來傳聖道。 可是多少愚人,仍然默守舊法,終日參禪打坐,妄想超生, 不認金線之覺路,不體老子的遺言。咳!睹此執迷不悟的人們, 只有付之一嘆而已!再看老子說的「爭」字、「德」字, 都是含有很深的意思。為人若空空得道,不能拋棄假相, 妄起爭奪,則必不能建功立德,終久不能歸本達源, 亦不能明道德的真意。值此

皇天悲憫。普及眾生。然而尚有不求道者,實乃堪憐堪嘆。 遠隔塵緣靈根自昧,夙世塵勞何日可了? 故而佛曾有云:「心未調伏,何能往生」? 耶穌有云:「身背著罪,不能回天國」。眾生如此迷昧, 難免輪迴轉變,流浪生死,老子又恐慕道者信心不堅,知難而返, 望洋而返。復又再三叮囑, 說是「真常之道,悟者自得,得悟道者, 自然可以皈依清靜,不生不死了」。 按此清靜一經,不但是修道之至寶,也是治世之秘訣。 三教聖人,都是出世兼入世,明體而達用的。世人多有誤解偏論。 究其實在,還不是一己之見嗎?此清靜一書,本來天衣無縫, 渾然一體,由一本散於萬殊,復由萬殊歸於一本,何有章次之分。 今解成十五章,也就是開一方便之門,便於閱讀的意思。 我 呆叟很希望持讀此書的人,要深體老子的衷心, 實行老子的衷言,即使老子在天之靈,也會向你點頭微笑呢。

『太上老君讚』

無為妙道。包羅天地。清靜一書。盡載真意。

歲月來往。古今傳遞。堪嘆眾生。鮮知妙諦。

鎮殿將軍。獨釋其秘。茲爾緣深。休自暴棄。

得善服膺。踐行竭力。成就正果。綿綿永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