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道的課程
自古以來修道者眾,成仙證佛者稀,何故?
皆因未逢真道而功不精也。
昔之修者每屬苦修苦練,拋家捨業、斬斷情欲、自修自悟,
或千里訪明師、萬里求訣、艱苦備嚐。
必待功德俱足,至誠引感
上蒼,
暗差仙佛指點方能遂志。
今白陽應運,大開普渡之門,彌勒大願廣被三曹,拯殘收圓,今有緣佛子皆登天榜。
俗云:『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』,
白陽弟子正應此言,實乃三生有幸趕上佳緣也。
可惜一般凡夫常患『 得之容易,不知珍惜 』之通病,只見外在形相而不深究內涵。
求道後開始雖然能在佛堂誠心學道,但經過一段時日後,
只是一知半解以為修道不過如此而已,從此不再進道。
有者受不住諸般考煉,日久意懶心灰,無形之中自然淘汰於道外。
修道原在真功實善,不在外表虛名;在腳踏實地,不在浮誇情談,
故形相外在非真修者所應執著。
上乘無為妙道不假外求,而在能迴光返照,多多觀省自心顯隱之變化是否合理也。
有云:『 行遠必自邇,登高必自卑。 』
實乃修道至貴之箴言也。
習今修士成敗,其理並無二致,果能誠恆不變道志,任勞任怨,真參實證,
則不難道成上天名芳萬世。
若是假道求名,徒混度日,遇事生心,功課不專,稍歷天考人驗,便生退悔之心,
結果遺恨千古,輪迴難脫也。
故修道若無實在之『 成績 』,豈有果位之『 文憑 』?
修子當在平日『 功課 』認真,力求進步,務必使各科平均發展,樣樣及格,
否則易入偏邪,乃至自誤誤人矣!
品格乃是修士之首要課程,天道本無形象,以人顯象。
修道者若人格高尚,必獲大眾之尊敬與認同。
修士能認識己身即道之代表,個人之良莠,會直接、間接影響『 道 』的形象。
若每個人皆能確時改毛病、去脾氣,謙恭和藹低聲下氣,孝順父母,忠愛國家,
友悌兄弟,信義交友,貧無諂媚,富不驕凌,培養出高尚之人格情操,
必使人人敬佩而引為模範,則度人勸世定獲如意。
功德為成聖成賢之要件,有云:『 天上無弗功德之神,人間無不忠不孝之聖。 』
古今聖賢皆以利人立德為事,德立即冤孽可消。
業債不清,必召魔考。
故曰:『 茍無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 』
修道之人豈可只求獨善其身,而不兼善天下?
故三施勤行,積沙成塔,何患功德之不圓滿?
火候是養性之主要功夫,倘若品格佳功德多,然而缺乏火候,則遇事易於半途而廢。
蓋火候不足則定力必不足,往往經不起考驗。
例如:受人毀謗即生嗔心;受名利引誘即生貪心;受凡業纏煩即生怠心……。
歷種種境即生種種心,漸漸為境所牽引而離正道,竟至前功盡棄,實為可嘆!
今大道降傳火宅,庶民人人可聞至道,實乃天下良機。
吾不忍修士見道棄道,一再耳提面命自渡渡人,廣渡有緣皆行正道。
並誠禱皇天庇佑修士道心光明堅固,則普渡有望,收圓可期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