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正道的修持方法
                     

        世尊證道之後,大轉法輪,雖然佛法浩瀚博大精深,

        但以八聖( 正 )道稱為最中肯易學之法,白陽弟子修參道學,亦不可不知此者 。

        八聖道即正見、正思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與正念、正定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正見者,佛云: 『 見無所見是為正見。 』又云: 『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。 』

        此正見以白話解釋之,即謂正確地觀照事、人、我、法、相也。
         

        凡人每以『 我識 』、『 六根 』 做為判斷一切事理的憑準。

        於是隨相轉念,尤其以自我( 私心 )為中心之立場,

        分隔了大我與真我之合一。 於是三毒五蘊因之而生。

        故六祖云: 『 不思善、不思惡,即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? 』

        惠明言下大悟。 此者正見使然也,能正見者,何懼不能見性?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正思者,正念也,正心也。
         

        『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,全憑心意用功夫。 』

        此意在勉勵人需於正思用功夫也。 正思亦可謂正確之思惟。

        『 道心惟微,人心惟危 』 ,

        故修士必於思想上以道心調人心,以道心克慾心也。

        所謂 『 聖人求心不求佛,愚人求佛不求心 』,其意即此也。

        正語者,正確表達以道德真理為依據之理論。 天地無言,唯賴人語。

        故修士本身應培養對道德真理之認識,尤其擔當承先啟後之神聖任務者,

        對道義道史上應隨時隨地提示給大眾,此亦維護正法,同助天盤也!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正業者,正確之行為也。

        凡為修士必有規戒可循,聖人以道設教,匡扶人類行為不至越軌 。

        故而 『 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 』。

        進一步應該事事以利他為主,利他即是仁愛精神,

        由小及大而為博愛、天下為公。

        是故修士於初修之時循規蹈矩,日久功深,則為所欲為皆不踰矩也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正命者,正確之靈命、天命、性命、生命、使命、壽命也。
         

        上帝為靈命之源,人類皆秉承天命賦性而生,

        人人均負神聖使命,藉著心身之生命融會理、氣、象於因緣之中。

        故修士由日常生活之中領悟生命之實相,行使因緣之使命,

        終究達於天人合一之天命,皈回靈命之源也 。

        修士切莫因修道而作離群之想,蓋大乘道者乃悟出世心行入世行也。

        故過正常生活,不怪力亂神,不違俗離常,

        在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上順天性之自然而行之事也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正精進者,君子自強不息之意。
         

        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,即腳踏實地,心悟佛意,

        有過懺悔,有功不彰,一切盡其在我,量力而為,

        不可勉強而失自然,或揠苗助長,造成身心之傷害也。

        要知大乘佛子乃是世世願行菩薩道者,於精進中不疾不徐,無為而為,

        無求無執,如此方是正精進也。
         
         

        正念者,亦是覺心菩提,佛之掃三心飛四相,儒之格物致知;道之清心寡慾者是也。
         

        如此則人慾盡而天理行,習染一除,本性可見也!修士必持平等、至善、慈悲則達正念。
         

        正定者,自性無散亂之意也。
         

        此境與戒、慧同體,故修士由戒入手,由慧啟門,皆可達於正定。

        依信、愿、行三者同步而進,自然了然大道奧義,而立金剛定正信,

        持此信力,即可不受外界變幻不定之現象所動搖,如此辦道如意,修道安穩矣!

        八聖道實為修士自觀自照之明鏡,若能依此、修此,可獲大益,何樂不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