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心靈的釋放與超越
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『 佛用一切法,為渡一切心,若無一切心,何用一切法。 』

      大道無形無相,無邊無際,因此若要以眾生的智慧來揣測佛智,

      本來就不容易,若想洞穿佛是什麼?唯有先洞穿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什麼?

      如果只有 『 佛 』,則無須釋放或超越了。

      修道旨在改變自己,時時反省修道之後,心境是否提昇?

      有沒有污點、代溝的存在,將之釋放則無罣礙了,

      這也就是拿得起放得下,如此才能與天心合一,所謂 『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』。

      如何釋放心靈呢?由掃心地著手。貪、嗔、痴乃地獄三條根,

      由此衍生而來則千千萬萬了。

      掃盡內心深處的一切,不存在任何東西,即使是善、惡之念亦不存在,

      以免執著於兩端,雜念掃盡,自然空心,則心胸開闊了。

      修道須有悟性,見機就要能悟,

      例如看見花開花謝而領悟原來人生有限,則眼前所有看見的都是無;

      看見一幢房子經過成、住、壞、空而領悟到這個色身亦終將如此。

      一機一悟點滴累積而來,終會有滴水石穿破除智管的時候,

      隨時沉心寂靜,定靜安慮才能 ( 心得,也就是領悟 ),才能超塵超覺,超出一般。

      人們所有的知識均由外在、書本而來,並非由內心深處的智慧泉而來;

      天下泉水由崑崙山而來,阿里山日出景色優美,

      何不偶而沉寂一下,擷取內心深處的智慧泉,反觀內心深處的日出呢?

      所謂釋放,並非一切事物全然不管,要知人的責任未了則成為 『 債 』,

      因此在釋放當中要有責任心,責任必須負起,只求在做行的當中不要去執著 。

      在個人周遭的人與事,均由因緣而湊合,

      因此,雖有輕重緩急之分,但要求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

    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在道場時為道中一員,

      回家時為家中一份子,什麼場合現什麼法相,

      以不動的心來化解,雖說是道好修緣難了,

      但還是希望盡其心以求能修道了緣。這個色身所承受的父母基因,

      加上天時 ( 即時至,春夏秋冬 )與地利 ( 即方位,東南西北是 )等而來的宿因,

      還有環境、教育、朋友、嗜好諸多因素造成了自己的人生觀,

      執著於這是我該有的,這是我所要爭取的等等困惑裡,

      而實際上眾生因追求方向的錯誤,產生了痛苦,產生了因果,產生了輪迴。

      因此,在內心深處所起的掙扎、忿心與動念都要放下,之後才能去我執,

      而心靈上也才能有所超越。各人的悟力因為宿因而有所不同,這並沒有對錯可言,

      只是人人必經的一個過程而已,終會是條條大路通羅馬的。

      既然知世界上一切都是虛假,萬般皆下品唯有修道好的話,

      還有什麼是要計較要緊握在手中的呢?

      儘快掃除以往的一切,空出心來,那麼現在所種的種種,將來必然是呈現光明的。

      雖然,各人因緣、宿習、環境不同,悟力有別,所遭遇的挫折亦不盡相同,

      但是,如果能借眾修己,在辦道途中時時藉機體悟,以德報怨,

      自尊自重後還要尊重他人,則道場一片 『 和 』氣,祥和之業感使萬物欣欣向榮,感化天地。

      身在五行當中而心超越五行之上,人在其中而不覺身在其中。

      以大海容物的心胸把所有的包容於內心,並以智海將之融化,

      每日細看內心深處,不留下任何雜念。

      以有限生命中所有的力量行此修道辦道的過程,釋放心靈,

      去除我執則心境自然提昇,化掉一切而不是為化掉一切所化,

      此時本身的智慧泉已然湧出,渙渙然永無止境。